内蒙古新亮点教育思维导图从何而来?这要从东尼·博赞的大学时代说起。
大学时代的东尼·博赞,一度感到课业非常繁重,笔记越做越多,同时,他发现自己记不住内容,经常遗漏信息,对课程的理解也不够透彻。
于是,他到图书馆去,希望能够找到一本书,可以教会他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大脑,却一无所获。伯赞并没有因此沮丧,反而兴奋起来。他想,如果目前这个领域一本书都没有,就说明这是一片待开发的“蓝海”。也许,自己的研究会成为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。
于是,东尼·博赞开始了寻找解决方案的旅程。他翻阅了大量的大师笔记——达·芬奇、达尔文、爱因斯坦……
他发现,大师笔记的特点就是有各种图像、符号、连线,与我们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线性笔记形式很不相同。
与此同时,他学习了脑科学的相关知识,了解到大脑一些本能的特点,例如,大脑思考问题是发散性的,而不是线性的;大脑喜欢逻辑清晰的内容;大脑具备很强的联想能力,不需要冗余的信息,仅需要关键词就能够领会意思;大脑喜欢丰富的图形和鲜艳的颜色……
结合大师笔记和脑科学的相关理论,东尼·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——一种能够提升大脑思考和学习效率,培养逻辑思维的笔记法。
一、从线性笔记到图像笔记
为什么思维导图可以做到提升大脑思考和学习效率,培养逻辑思维呢?你可以先直观地感受一下。
上面是一张典型的思维导图,东尼·伯赞把我之前花了400多字讲的故事用一张图清晰、明确地表现了出来,是不是非常清晰易懂呢?相比繁多的文字,它是不是更让你印象深刻呢?
观察一下,相较传统的线性笔记方法,思维导图笔记法有哪些特征呢?
1.主题明确
我们的大脑非常擅长联想,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,很容易一味地“天马行空”,而思维导图的主题则以终为始,强调目标导向,始终提醒你要围绕主题进行思考。
2.主干发散
我们大脑的思考方式本身就不是线性的,而是发散性的。联想一下大脑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,你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。
越是复杂的问题,大脑处理的时候负担就越重,与主题相关的、新颖的想法总是不断地冒出来,而研究表明,大部分人的大脑“短时记忆”容量非常有限,每次只能思考四个方面。
所以在思考问题的同时,把信息记下来,可能会考虑得更加全。
但是,由于大脑思考并非线性,所以,如果以线性笔记记录,反而可能会限制大脑思考。
而思维导图式笔记以一个主题为主,四散向外,这种网状的结构很好地契合了大脑的思维方式,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思考,能够大大减轻大脑负担,激发更有创意的思考。
3.层次分明
我们的大脑喜欢逻辑清晰的信息,并且在处理信息时本能地想将其组合为能够被认知的框架,以反映对事物的理解。
如果信息容易被组织为框架,那么大脑就容易理解并产生愉悦感;如果信息难以被组合为框架,那么大脑就会觉得这些信息晦涩难懂,并进而产生头疼、厌恶等感觉,有时甚至会直接“罢工”。
我们来看一下下页这两张图,明明里面的线条完全一样,但后者进行了结构化的排序,组成了我们可以认知的框架,马上就觉得容易记忆了。
使用线性笔记,对信息的结构性要求并不高,因为哪怕结构不清晰,逻辑混乱,也并不容易被识别。
但是,思维导图由于层次分明,所以很容易识别同一个层次的内容支架,并且当我们联想到新的信息后,可以将信息放入某一个框架之中,如果信息放置有误,也可以快速被发现。
所以,思维导图输出的内容往往逻辑清晰,也更容易被大脑记忆。
4.使用关键词
我们的大脑具备强大的联想能力,因此往往不需要过多的信息。
但线性笔记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信息,而思维导图却以关键词为主,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冗余信息,无论是记录笔记,还是过后的复习反思,都节约了大量的时间。
5.加入图像和颜色
“一图胜千言”,比起抽象信息,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可视化信息。而且,人脑的左右脑分工不同,因此左脑也叫“逻辑脑”,负责语言、推理、逻辑、分析;右脑则叫“艺术脑”,喜欢图画、想象和创造。
我们平时使用的黑色调的线性笔记,几乎不会调用右脑功能,而思维导图充满色彩、线条、图像,则会刺激左右脑联动思考,自然更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。
回顾一下思维导图图像笔记的五大特征:
这些特征与大脑的本能思考习惯和喜好高度契合,难怪它可以大大提升大脑思考和学习的效率。
进阶一:从图像笔记到思维工具
值得注意的一点是——由于思维导图有着层次分明的特点,所以,对每一张导图内容之间的逻辑有着很高的要求。持续输出合格的思维导图,自然也就能够培养出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换言之,思维导图不仅是图像笔记,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。
二、用思维导图,提升逻辑思维能力
很多人在和咨询公司的顾问开会后都有这样的疑惑——往往会议一结束,他们就能够快速完成一份报告,感觉他们整合信息的速度快得吓人。
事实上,咨询顾问们的秘诀之一,就是思维导图。
就是会议期间,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做记录。并且,他们使用了一种工具,把甲方领导含义模糊的发言快速地、结构化地加以处理,并用清晰的逻辑重新整合信息,落实在笔记中。
有时候,发言者所讲的本身就不明就里,但是,他们依然可以边听边做逻辑性的整理,提取发言人要表达的关键内容,并将其整理得层次分明。
后来,参加了思维导图培训,他们才知道,这些咨询顾问们使用的工具原来就是思维导图。
从此,这家公司的员工也养成了用思维导图做会议记录的习惯。有一次,他们公司与某地方政府谈旅游项目开发合作,政府方领导由于时间紧迫,没有提前准备稿件,发言的逻辑有些混乱,但是指导的内容方向性和价值性非常高。于是,公司员工用思维导图对领导的发言做了翔实的记录,并将逻辑梳理得十分清晰。
会后,这份会议记录被很快发到工作群里,得到了政府方面的高度认可,认为该企业完全领会了政府的指导方向,并且高度认可公司人员的工作能力——这为他们赢得这一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三、怎样通过思维导图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
如果希望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,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就要遵循3个流程,遵守4个原则。3个流程?4个原则?没错,如果你对自己没有这些要求,那么你的思维导图就是没有灵魂的,即使做再多的图,也无法帮助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。